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浏览 > 图片新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纪念《人类环境宣言》通过50周年

发布时间:2022-06-07 来源:省直单位 责任编辑:宣传处

潘碧灵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举行大规模的会议讨论环境问题。中国代表团与113个国家或地区代表共同起草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这次大会还建议将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号召社会公众携手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同年10月召开的第二十七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这项建议。

《人类环境宣言》的通过在人类环境保护史上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开启了全球环境保护的新纪元。50年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课题,大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最为明智的选择。

人因自然而生,也靠自然而活。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曾产生了众多的文明,但由于漠视自然,无序开发、肆意破坏,绝大部分都走向了衰落或灭亡,如盛极一时的古巴比伦、辉煌数百年的楼兰古国。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甚以往,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从1970年到2016年期间,基金会监测到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种群规模平均下降68%;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过410ppm,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2℃左右,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极端天气频发;同时,灰霾天气、地表(地下)水污染、新化学物质污染、疫情反复等问题此起彼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这些惨痛教训充分告诫我们,无论什么时代,怎样强调生态环境保护都不为过,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

作为世界4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屹立不倒,延续五千余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利乐有情”等哲学思想功不可没,在悠久的农耕文明中,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历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很早就认识到,要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自五帝时起,我国就有了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部门:虞和衡。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生态环保的法律规定,周文王颁布的《伐崇令》明确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秦代《田律》明确记载了每一个月能够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春季二月,不可采伐山林,拥堵河流;不到夏天,不可把草做成草木灰。汉唐时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当时的政府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有效保护了国家的秀丽山川。我国古代贤哲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智慧和具体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基本国情,遵循社会、经济和自然规律,在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的同时,历来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956年3月,毛泽东同志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并指出“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用二百年绿化了,就是马克思主义”。1972年6月,周恩来同志指示我国派出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过重要指示或具体部署。

从长远计,为子孙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明确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坚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是一个重要目标,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总体部署和明确要求。

从小村庄到中南海,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一直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孜孜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古今中外生态环境发展变迁的经验教训,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深刻阐明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环境与民生等的关系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大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国家和人民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在全球大国治国理政实践中彰显了中国特色、战略眼光和世界价值。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任务。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1亿千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4%;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为全球贡献了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上升至84.9%,重污染天数下降近四成,等等,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的期待,也为加强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已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生态环保工作者,我们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落实落细落地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方面,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定不移履行《人类环境宣言》,积极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努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人民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