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关于发展适宜的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3-21 来源: 责任编辑:hk

关于发展适宜的农村学前教育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建议

民进 汤素兰  委员证号:0306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办什么样的园子,与有没有园子,是同等重要的。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除了办园经费短缺、师资薄弱、设施简陋之外,另一个问题或许更应该引起注意——那就是幼儿园的教管不当。“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不当的管教不仅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造成对儿童天性与创造力的压制。

    在农村,大多家长把“教育”与“学习”划上等号。家长把幼儿送进幼儿园之后,检验的标准是识字、数数、唱歌、跳舞、念诵儿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东西”,幼儿园的普遍做法是将课程“小学化”。虽然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但农村尤其严重。调查显示,仅桌椅摆放与环境布置一项,有40%的农村幼儿园与小学完全一致,27%介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只有33%符合幼儿园标准。其他如课程设置,活动安排,作息制度,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小学化”问题。“小学化”既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扰乱了小学教学秩序,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

    另一方面,大多数幼儿园老师评价一个幼儿的标准是幼儿在幼儿园“乖不乖”“听不听话”。为了让幼儿“乖”和“听话”,老师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规训”甚至“惩罚”。孩子天性是好奇与好动的,“规训化”的教育必然造成一种压抑性的控制环境,必然通过严厉的纪律规范、无处不在的监视、随意的惩罚、苛刻的标准全面地对幼儿进行控制。这种教育必然通过标准化的机械学习,训练,对童年天生的野性进行驯服,从而压制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最终丧失创造力,严重的会导致儿童的自由精神以及道德感的毁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幼儿上幼儿园,不是来接受教育,反而是被“圈养”。从人的发展来说,与其接受这样的学前教育,还不如将孩子散养在自然与田园之中,栉风沐雨,野蛮生长

    除了“小学化”与管教的“规训化”之外,农村幼儿园的城市化甚至西洋化也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在环境设置与学习、生活、游戏内容上与城市趋于一致,或者正在努力做到要与城市一致。一些打着先进的西方教育理念旗号的幼儿园也开始在乡镇出现。比如在外观和环境上,农村幼儿园与城市一样,都是花花绿绿的房子以及色彩鲜艳的游乐设施,而这些与农村的环境是不协调的。课程设置、游戏活动、教具材料也是如此。比如城市幼儿园手工课用的材料,一般是彩纸、尼龙绳、橡皮泥,农村幼儿园也同样如此。农村有独特的自然与田园,有树叶、草木、泥巴可以做为教具。因此,我认为农村学前教育要充分利用农村的环境来设置课程,让幼儿园在环境上家园化,让幼儿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与田园;教学资源、游戏活动上乡土化在学习方式上游戏化。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学前教育,保护幼儿天性,尊重幼儿个性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这才是学前教育的根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