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劳务服务经营主体,助力精准扶贫与农业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7-03-21 来源: 责任编辑:hk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劳务服务经营主体,助力精准扶贫与农业现代化

 

 

同全国其他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一样,目前,湖南省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完成了前期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和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的阶段,现已进入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和关键时期,如何进行扶贫区特色农业产业升级,特别是通过“请进来”的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掘精准扶贫各方潜能,找寻精准脱贫新的突破口,巩固前期扶贫成果,实现精准脱贫“摘帽”和“清零”,是下一时期扶贫工作的核心和重点。然而,当前不同扶贫点农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市场竞争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农产品滞销低价伤农现象时有发生,产业扶贫中产业特色越来越不明显,特别是在一些交通不便且地理生态环境恶化(如石漠化等喀斯特地貌)的地区,“请进来”的龙头企业也已无法安心扎根,脱贫结束即返贫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有农业产业扶贫措施在局部地区遭遇了前有未有的挑战和发展瓶颈。

一、情况与问题

1.综合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前期精准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掘精准扶贫各方潜能,发现真正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能吃苦、会操作农事、想脱贫致富”的扶贫主体---农业劳动力,其优势潜能一直没能真正挖掘和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许多一线扶贫工作队员经常感慨,甚至个别扶贫工作队员网上发文抱怨的地方。有些扶贫点劳动力即使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提升了他们的技能、素质和观念,但由于局限于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不足、单个劳动力组织能力不强、自身创业资金与市场风险等劣势,这些分散的、自发的、缺乏组织的个体劳动力仍然让人感到无用武之地,脱贫致富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有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甚至出现了“等、靠、要”、“当然、应该”、“以贫困为荣”以及抵触诋毁扶贫工作的个别极端现象。

2.与贫困地区劳动力找不到“出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省会城市和地州市周边农业产业发达地区,却存在农业劳动力用工紧张,特别是具有现代农业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的职业农民劳动力严重缺乏,3000元以上月工资且包吃包住也很难招聘得到稳定的职业农民,劳动力成本高、劳动生产效率低下是这些地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最大硬伤。现代农业产业升级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生产用工模式,需要采用先进的订单计件承包生产、专业或单项劳务外包、甚至整个基地生产托管的管理模式,需要专门的专业的劳务服务经营主体提供熟练的综合的甚至职业化的现代农业劳务服务,从市场需求看,这样的经营主体应该蕴藏着无限的发展商机。然而,目前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这方面的职业农民劳务服务经营主体几乎是空白,这从劳动力生产者的方面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和发展,形成贫苦地区劳动力“过剩”与发达农业产区劳动力“紧缺”的严重供需矛盾。

二、建议与对策

1.由省扶贫办牵头,组建独立的第三方综合调研团队,专门立项调研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所采取的措施、运行投入的资金经费、建设的基础设施类型、取得的效果成果、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精准扶贫各方潜能、总结精准扶贫各种有效模式、制定精准脱贫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树立一批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示范典例。

2.由省扶贫办牵头,各驻点扶贫工作队协作,在武夷山片区等省级对口精准扶贫驻点地区,立项试点培育10家左右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型职业农民劳务服务经营主体,重点从农业设施机械配置、职业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事全程管理与专业劳务承包等方面给予帮扶与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劳务服务经营主体可以由当地具有独立法人资质、有一定资金实力且能自负盈亏的商业资本、农业产业公司或种养大户控股,当地农业劳动力就以自身劳动力入股,要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劳动力必须占有一定比例。

3.由省农业委牵头,采用“走出去”的方式,结合企业需求,在全省范围内优选10家左右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对签订实地培训和专业劳动服务协议,并给予配套产业扶持政策支持。

4.由省科技厅与省委组织部人才中心牵头,结合省市区级科技特派员项目、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项目、省三区人才项目等,利用高校与研究院所人才优势,优选10个左右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助力对口项目,并通过人才中心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劳务服务经营主体与全省农业产业企业之间双方需求信息平台,真正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劳务服务经营主体的“供”与全省农业产业企业的“需”之间无缝互赢对接,使贫困地区农业劳动力真正成为精准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同时缓解农业产业发达地区劳动力严重缺乏的矛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