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宋在民进省委会专题常委会上代表湘潭民进发言
发布时间:2025-01-14 来源: 责任编辑:宣传处
1月11日,民进湖南省委会“凝心聚力助力教育强省建设”专题常委会在长沙召开。湘潭民进会员、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职业技能培训学院院长张宋代表民进湘潭市委会作口头发言。
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锚定了接下来教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作为传统科教大省、人才大省,我省迅速跟进,在省委十二届七次会议《决定》中指出一体改革的目标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此,必须配置好、运用好我省丰富、优良的教育资源,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以高校为主阵地,依托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我省真正成为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对此,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挥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学科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和学术体系的基本单元,承载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一是发挥高校特色,精准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科学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做强传统优势学科,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引导人口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从而优化人口的学科和行业分布。二是注重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打破学科壁垒,进一步促进劳动力结构的多元化和综合素质提升,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我省优势产业链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支持高校在先进制造、能源交通、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应用学科专业。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基于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急需学科专业引导机制,培育学科增长点,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二、搭建平台,强化科研创新在人口下行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能显著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的效率,缓解学校财政压力和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一是加大科研创新投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优化科研评价体系,为科研创新提供充足的物质、人才和技术保障。二是建设科研平台,着重加快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建布局和国家工程中心高质量建设,支持省属双一流高校牵头或参与国家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建设,搭建与学校、企业协同发展的共享型的高校科研平台。
三、落实政策,加强人才引进在人口下行的背景下,对适应复杂社会需求和社会形势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极大增加。建议一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精准定位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关键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建议省委、省政府统筹协调省内相关专业高端人才,向我省世界双一流学科聚集。挖掘培育一批具有学术潜力和创新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加大人才政策的衔接与落实力度,“筑巢引凤”,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兑现高精尖人才待遇,着力解决好引进人才的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打通人才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四、优化配置,完善支持保障当前,双一流高校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少子化导致的生源危机、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财政压力以及招生比例失衡带来的教育资源配备问题等,对此,建议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着力引进高层次科研和教学人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顺利、高效进行。尽力争取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稳定的政策和资金保障。特别是新增补助资金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坚持“分层分类+精准支持”原则,在保持原支持力度不变情况下,按不同层次分类加大力度精准支持。建立生均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升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在科学合理核算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成本基础上,建立与财力状况、办学需求和物价水平联动的生均经费标准动态增长机制。
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培养在新的人口变化形势下,全力留住和引进优质生源。一是引导优质生源向一流学科聚集,给予双一流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选择权。对本省考生加大优质高等教育学位供给力度,实施大中小学学段衔接、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适度提高部属“双一流”高校在湘招生比例,实施高中、本科“学子留湘回湘”工程。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吸引优秀学生融入学科团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允许学生动态流转,早进实验室、课题组、团队,教学从“知识为主”转向“能力为先”,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选择,着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建立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特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路径,激发创新潜能,进一步丰富我省高等教育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