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议政调研

推进湖南产能走出去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7-03-21 来源: 责任编辑:hk

推进湖南产能走出去

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民进湖南省委会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国首倡、顶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抢抓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加速湖南本地企业“走出去”,消解过剩产能,带动产业升级,已成为我省当前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湖南产业走出去现状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湖南省高度重视,积极对接,于20158月先后下发了《湖南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工作方案》、《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2017)》、《湖南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方案》,积极搭建并不断完善“走出去”支撑平台,境外投资项目数、项目规模、中方投资额等屡屡刷新历史记录。2015年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5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实现营业额51.8亿美元,增长27.0%;外派劳务8.2万人,增长18.3%。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80家,对外合同投资额31.0亿美元。产能“走出去”成为优化我省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外投资“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热点逐步形成,平台建设有新的突破。对外投资项目涉及农业、矿业、建筑业、电子商务、医疗卫生、环保、商业服务业、房地产、食品等行业,阿治曼中国城、北欧湖南农业产业园、东帝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境外经贸园区相继设立。湖南炫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老挝设立的农业产业园和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柬埔寨设立的湖南尔康(柬埔寨)农产品加工园区为省级重点培育园区。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省企业多采取“亲缘”、“学缘”、“乡缘”拉、帮、带的方式走出去,或抱团合作,或借助央企力量拓展海外业务。中建五局、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等7家企业全年累计完成营业额在1亿美元以上,优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长沙斯博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等央企共同拓展海外市场,签订意向协议约7亿美元;长沙江南水务建设有限公司分包央企二手单项目,累计金额达到5900万美元。

对外劳务合作方面,重点外派企业规模继续扩大,高端人才输出渠道不断拓宽,平台服务功能日益完善。2015,长沙市累计外派劳务16843人次,同比增长25.4%。重点外派劳务企业与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了外派劳务人数的持续增长。一些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输送中高端人才。全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深入乡、村加大外派劳务宣传,积极为劳务人员和企业搭建沟通桥梁,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为了打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沟通渠道,省政府相关部门与“走出去”热点国家政府投资促进机构驻外经参处、境外商协会等机构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省商务厅每年对全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意向调查,对外投资意向项目库初步完善。此外,职能部门还注重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法律、税务、财务、认证等方面服务。

二、湖南产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瓶颈

近年来,湖南“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各项工作在湖南省内走在前列,但与国内先进省市比,在认识、体制、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尚未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突出表现在,省里十分重视走出去工作,市、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及领导对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缺少完善的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区、县、园区商务部门重视“引进来”,对“走出去”积极性不高。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省里出台了三个文件,岳阳、常德等市根据省里的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而长沙至今既无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又缺少具体的工作方案。

二是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门槛过高导致部分民营外经企业难以享受政策支持。

三是政府协调指导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我市企业真正走出去的不多,绝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出口贸易,在境外投资建厂开展产能合作方面缺乏经验。区县、园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不够,部分企业对省、市政府“走出去”支持政策了解不够,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牵涉部门多、消耗时间长。“走出去”企业在国外贷款难、利率高、额度少、贷款周期短,部分境外投资项目由于后续资金不足而暂缓进行或被迫终止。省、市走出去平台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区、县、园区“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与不少重点国家的联系机制尚未建立。长沙目前与瑞士、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等8个欧洲国家10个城市初步建立了友好关系,还需进一步深化与欧洲友城交往,推动在英国、法国等国家建立友城。需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加强外事服务和领事保护力度,健全涉外处理应急机制。中介服务机构缺乏处理境外法律纠纷、知识产权、产品认证、贸易摩擦、反倾销应诉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很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效服务。由于省内没有符合国外要求的农残检测专业平台,茶叶出口企业需要将样品送到福建、浙江等省的外检机构检测,农残检测一个样本平均费用4000元以上,检测周期至少1周。如送至德国检测则需20个工作日以上,大大削弱了我市农业企业的竞争力。社会组织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方式局限于组团考察、举办项目洽谈对接等,效果有限。

四是境外风险错综复杂,防范难度大。“一带一路”规划是中国的复兴大计,被某些国家看作中国的战略扩张,可能带来美国的围堵、俄罗斯的猜疑、印度的不合作和日本的搅局。“一带一路”沿线不少是战乱和敏感国家,多文明交汇、多力量交织、安全形势复杂。“走出去”企业风险意识普遍不强、契约精神不足、法律意识淡薄,不自觉地会将在国内习惯的一套带出国门。这些中国特色政商关系所带来的负资产,是企业走出国门的隐形内在风险,而外在风险随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与扑朔迷离。例如:阿富汗伊拉克乌克兰叙利亚等国存在地缘冲突,中亚和中东部分国家政局不稳、民族与宗教矛盾突出,邻国间关系不睦。在越南的外国企业受到地方法院的不公正判决,马来西亚劳动力长期缺乏,哈萨克斯坦民族主义日趋严重,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停了中国承建的一些大型基建项目,而这些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发展重点。此外,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抱团协作精神,缺乏沟通合作,往往自相竞争,使东道国或东道国企业借此提高报价,我省企业不得不支付高昂投资成本。

(五)企业本身存在短板。我省走出去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准备不足、人才匮乏、获取信息难、经营管理跟不上,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有的企业“水土不服”,走出去后陷入困境。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保守,“走出去”积极性不高。全省开展对外贸易业务的企业有1万多家,但真正到境外设厂、实现对外投资的企业不到十分之一,企业产能走出去、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意识仍不强。二是国际管理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大部分湖南本土企业缺乏国际投资管理、资本运作经验,常常因获取信息滞后而错失投资良机,或是对市场不了解,产品定位不准确;很多企业苦于信息匮乏,找不到“走出去的方向;部分企业缺乏对国外风险的识别和规避,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不足导致部分项目不能顺利开展,全省实行对外投资备案的项目,仅有一半左右的项目顺利实施。三是人才储备不够,引进培养留用困难。湖南作为内陆省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高端人才缺乏吸引力。企业普遍反映,难以招聘到通晓国际贸易规则、熟悉国际法律法规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即使引进了,也很难留得住。四是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联盟抱团未形成规模。我省“走出去”企业总数偏少,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投资额普遍偏小且分散,输出的大多为中低端产品六大主导产业走出去力度虽有所加大,但未形成规模效应。亚太实业公司历经6年才承接到沃尔沃客车内饰顶棚工程,过程相当艰辛。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建议成立湖南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商务、发改、经信、农业、海关、外侨、检验检疫、出入境、人社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研究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重要政策、重点任务,厘清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解决职能交叉、监管缺位问题,制定落实支持企业走出去配套政策。

(二)健全机制。健全境外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信委、商务局、工商联、海关、检验检疫、出入境等部门一道为走出去企业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建立境外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有效防范、应对和处理境外突发事件。积极做好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强化企业和公民海外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重大对外投资和合作交流项目建立部门对口联系机制,实现一个重点项目,一套服务体系,帮助企业突破项目瓶颈制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进行外汇市场的产品开发,方便跨国企业规避汇率、利率等风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长沙商务代表处。立足成功“走出去”的企业、华人华侨、留学生等资源,组建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机构,构建“走出去”企业当地化服务体系。

    (三)搭建平台。加快金融聚集区建设。推进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示范区、商业金融街区建设。研究出台湖南省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意见。设立一带一路经济带产业发展基金。成立一带一路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支持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体验馆和一带一路风情街,开展线上线下丝路跨境业务,打造国际化O2O平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仓储物流基地和分拔中心,支持境外园区创建并申报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强与投资热点国家政府、商协会及经贸促进机构交流合作,联合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投资推介会。推进重点国家和地区在湘设立办事机构及贸易促进机构,支持境外同乡会、联谊会、商会等涉外机构与我省企业交流。在我省境外企业集聚的国家和地区,鼓励企业按照所在地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商()会,推动境内商()会筹建境外异地商()会,共同维护境外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在与我省经贸合作密切的“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商务代表处。利用各类节会及招商活动平台积极推介项目。深化与港澳地区的交流,利用港澳平台“拼船出海”。选择与湖南地位对等、经济互补、有一定知名度的欧洲省区发展为友好省, 带动我省与欧洲经贸文化合作。此外,要搭建一些共性关键技术平台,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四)优化服务。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建立绿色通道。在我省境外投资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开办窗口公司,授权在海外有实力、有影响、有经验的侨界领袖或国企负责人为政府商务代表,协助做好综合服务。组建全省对接“一带一路”综合信息服务网,整合宣传国家、省支持政策、境外项目,定期推介境外投资热点国家的投资环境。成立投资目的国风险评级机构,及时公布境外风险评估及安全风险预警等信息。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引导我省境外企业主动与我国驻外使领馆建立有效联系并接受其指导,按时报送企业安全信息。对走出去的重大项目,及时提供风险评估。建设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若干新型智库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决策咨询。推广使用APEC商务旅行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便利。利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原创动漫、娱乐演艺等渠道,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企业海外投资信心。通过简化审批、淡化管制、优化服务,率先建立符合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投资便利体系。加快构建口岸大通关体系。简化商务人士出入境手续、外国人入境过境旅游签证手续,对进出口诚信企业实行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和直通放行制度。

(五)政策扶持建议由省财政设立对外经贸合作专项基金,对境外经贸合作项目进行奖励和补贴。争取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纳入国家专项规划和政策支持范筹。加大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政策、产业、市场等研究,搭建以财政资金为导向、政策性金融为杠杆、商业金融为主渠道、资本市场为补充的金融支持体系。支持相关企业在境外发行债券,开展直接融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金融领域合作,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争取国家批准我省企业开设自由贸易账户,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试点工作。利用我国与投资目的国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及各种经济协定和自由贸易区,避免或减少投资风险。利用世界银行集团旗下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对投资进行担保,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转移对外投资风险。争取亚投行对我省境外企业的支持。加强与工商联、境内外商会组织的联系,获取帮助和支持。

(六)项目推进。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定期发布优先推进项目清单,抓住关键性、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集中突破,做到意向项目促谈判、谈判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落实。对具备一定基础和可行性的重点合作项目,加强前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加强项目建设的协调、配合和风险防范,提高合作成效。鼓励有实力的跨国经营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采取工程总包、BOT等形式承接海外业务,带动省内配套中小企业以及产品、技术及服务全产业链“走出去”。支持优势企业在海外建立合作开发园区、原料基地、并购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引进关键核心技术,收购整合知名品牌和营销渠道,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七)夯实基础“走出去”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筑牢基础,循序渐进。从政府层面来说,要促进互联互通建设,增开国际航线,尤其是货运航班,打通湖南向西开放空中通道。加强陆空联动。启动空港、陆港物流专线和城市快线等快速干道建设。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常态化运行丝路旅游专列。加强国际旅游合作。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积极发展文化保税产业。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教育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和留学生教育,推进职业院校俄语课程班项目。加快国际交流平台建设,全力争取“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立办事机构,吸引涉外机构入驻。积极引进各类国际性、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积极申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在湘设立分支机构。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持续加大一带一路路宣传力度,突出互惠互利,强调共同发展,营造建设产业走出去良好氛围。从企业方面来看,要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建设一些院士工作站、技术研究院、科技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吸引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尖端技术的人才。要严格依法合规经营。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尊重文化、宗教习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战略定力。三一集团在美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终取得胜诉以及达成和解。蓝河集团2015年并购新西兰南乳业企业受到新西兰政府阻拦后,借助国家力量和华人社团的帮助,与新西兰各方反复协商,最终成功并购,这些案例表明,企业要想成功的走出去,就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打一枪换个地方,很难获得成功。

(八)联盟出海。支持工程机械、农业、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组成“产业联盟”,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参与配套生产和服务,鼓励中小企业依托央企“借船出海”。邀请设计施工、银行保险、行业协会、咨询服务、高校等单位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有针对性的组织企业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对接、推介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