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湖南大学定点扶贫隆回县项目一:农旅结合-众筹高山富硒水稻
发布时间:2017-06-01 来源: 责任编辑:参政议政处
隆回是湖南大学定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人均GDP不及全国1/4水平。2014年湖南大学扶贫工作组正式入驻隆回,15年扶贫工作组来到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村开展驻村帮扶时,全村本地就业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帮助白水洞村脱贫并非只引进资金、修修道路那么简单,探索一条能够增强村民自我造血功能的路径,才是拔掉白水洞村穷根的根本办法。所以,湖大为隆回县定点扶贫确定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发展当地资源特色”的基本思路。
通过走家串户、深入细致的调研,湖南大学扶贫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有山、有田、有独特民族风情便是白水洞村的“造血”基础,特别是该村地处有“小西藏”之称的虎形山上,海拔高,温差大,日照长,不仅有适宜高质量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该地土壤富含硒元素。于是,一场围绕富硒米的种植与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相结合的探索在湖南大学和白水洞村就此展开了。
为了激发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升发展农业生产与开发旅游的信心,扶贫工作组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协调校内外优势资源合力参与,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与市场支持。富硒水稻种植从优质水稻种子选取、有机肥料遴选、富硒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品牌设计与包装、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跟踪;乡村旅游方面在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完善当地条件的同时,引进客源,做好示范引领。根据上述思路,工作组采用了众筹模式:一是在种植初期,采取众筹模式,订单式生产;二是充分发挥本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拓培育销售市场,在富硒米品牌形成、销售市场丰满之后,再由村民们自行决定是否继续保留众筹模式。
“能在这原生态、无污染的地方有个自家的粮仓,更何况还有湖南大学的技术保障,我们愿意众筹。”来自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老师们自愿共同出资,负责富硒米生产资料的购买,以高于当地市场价20%的价格回购稻谷,并带领3-5户家庭到种植地实地体验生产过程,体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同时,湖南大学各相关专业也开始为富硒米加紧“造势”:设计专业负责包装设计,提升富硒米附加值;计算机专业负责打造电商平台……
“硒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在改善机体免疫力以及提高人体抗癌能力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富硒米肯定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疗的需求。” 湖南大学专门从事膳食补硒研究的化工学院退休教授刘觉民同时又表示,“硒并不是补得越多越好,过多会造成硒中毒,尽管白水洞村土壤富含硒元素,必须因地制宜研制出一种符合水稻吸收要求的肥料加以调控。否则,富硒米就是一个概念而已。”
经过刘觉民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多次实验,针对白水洞富硒米的有机富硒叶面肥技术诞生了。这种肥料不仅能够增加水稻的亩产量,而且还能使大米有机硒含量准确可控,有益于人体健康。
在刘觉民教授研发有机富硒叶面肥的同时,湖南大学生物学院的专家们也在抓紧制订病虫害防治方案。虫害也是以往影响白水洞村水稻收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高寒地区的“两病三虫”,该校生物学院谭钟扬副教授研究出了一套环保的靶向防治方案,并配制出了药物,不仅可以预防虫害,而且只杀虫病,对人体无害。
虽然富硒肥有了,病虫防治方法也有了,但是,白水洞的村民还是顾虑重重。为了打消当地村民顾虑,众筹小组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料、农药,一亩地回收700斤稻谷,价格180元/担,并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协议。听闻种植富硒水稻不仅不要成本,连买家都有了,种植户只要按要求管理好稻田即可,33户村民(16户贫苦户)尝试着拿出了57亩水田参与种植。当年10月种植结果出来了,基于产业链环节的支撑降低了病虫害的危害,提升了水稻的产量与质量,与原种植方式与市场销售相比较,现有模式每亩约可增收1000元左右。农业的科技含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农民收入增长明显。
在湖南大学“定制农业+生态旅游”模式推广下,该村目前已经建立了8个农家乐,全部为木质结构,建砖房破坏景观的情况得到遏制,修建传统木屋开始回归。湖南大学还结合当地特色,帮助白水洞村修复了清代道光年间修建的水碾磨坊,设计打造了梯田、民居、石仙鱼、千年石棺等10多处旅游景点;邀请专业人士为村民开展民俗表演、接待礼仪培训,并成立了旺旺表演队,目前该表演队成员由成立之初的7人发展到26人,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开展创业10余人,连续2年举行了白水洞村春晚,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还把花瑶风情搬上了意大利米兰第42届世博会。如今,村里的媳妇姑娘也都就上了业,导游、民俗表演、绣工……每天忙碌又充实。
湖南大学扶贫工作组组长李飞龙认为:“我们扶贫隆回,首先是科学精准、风险可控的,要以确保农民利益为前提。其实,富硒米只是我们在白水洞村‘定制农业+生态旅游’扶贫思路中的一种探索。未来,随着互联网+下的定制平台的完善,白水洞村会吸引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富硒米的生产也将会促使加工、物流、仓储等商贸企业加入,从而催生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花瑶民俗文化等‘一产带三产促二产’的区域生产模式。”
2016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白水洞村注册成立了“隆回县九凤白水洞富硒水稻专业合作社”、“ 隆回花瑶白水洞旅游服务公司”,村集体都占有一定的股份,白水洞村的发展开始进入轨道化,扶贫工作组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永不离开的扶贫队伍。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认为湖南大学在定点扶贫工作中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学校对定点扶贫工作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二是以隆回县虎形山乡白水洞村为切入点,采取解剖麻雀式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符合国家“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三是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将扶贫工作与隆回县需求相结合,特别是在乡村旅游规划、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优质大米试种和推广、与北汽联合进行机械职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了文章;四是下大决心把优秀的教师、干部派到扶贫工作一线去,为培养干部积蓄力量,工作到位。他认为湖南大学在隆回定点扶贫的相关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希望学校进一步提炼、总结,对高校定点扶贫以及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湖南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 李飞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