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民主监督

环洞庭湖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圈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05-08 来源:省直单位 责任编辑:参政议政处

 

2016年底出台的《湖南省“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湖南将构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一核集聚引领,两圈协同联动、三板块多点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格局,其中环洞庭湖板块初步确定为全省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发展试验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出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的艰巨任务。

所谓环洞庭湖文化产业圈是指以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为主轴,以湖畔周边湖南辖区主要城市岳阳、益阳、常德等的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遗迹、风情美食等为载体、以名胜古迹和文化产业园为依托、以文化和经济结合为特征的新型区域产业合作体。因为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具有的同质性和可协调性发展的潜质,按照"生态优先、综合治理、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的原则,我们可将该区文化产业发展设计成以静态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动态的文化产业链相结合、以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配套的复合型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圈的道路。

为进一步了解该板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民进湖南省委联合环洞庭湖区民进市级组织组成课题组,共同开展了调研和监督。课题组通过调研和实地监督活动,透视环洞庭湖文化产业圈下的岳阳、益阳、常德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各自的优势及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促进该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该区域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圈的良性发展。

一、发展环洞庭湖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圈的重大意义

    1、是提升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推手

洞庭湖地区过去属于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以农耕渔业经济见长。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和第三产业虽有所发展,但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仍然是农业。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国民经济疲软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上出现了下滑趋势;同时湖南省以往的文化产业发展重心略偏重于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投入偏弱,产业增长速度稍有欠缺。建设环洞庭湖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圈,既是变文化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的新举措,又是洞庭湖区域找寻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带动和促进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大的增长点,发展形成新的经济产业圈。

2、是策应洞庭湖景观“申遗”成功的支撑点

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洞庭湖,以其丰富的自然湿地资源和人文历史景观闻名于世。近年来,有很多官员和学者非常关注该地区特别是南洞庭湖湿地世界遗产的申报问题,他们根据《世界遗产公约》与《世界遗产名录》中关于申报自然和文化遗产项目所必须符合的标准,从自然遗产的“典型国际重要湿地、地球地貌演化的关键与典范地区、国际湿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演变的范例、独特的湿地风景及世界典型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五大要素和文化遗产的“文物、建筑群及遗址”三大要素来论证了洞庭湖区申遗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带给该地区不可估量的短期效应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效应,期望既能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乃至国际机构所给予的全面支持,也能换来对湿地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全面恢复、保护和弘扬。如果我们能配合申遗工程来抓文化产业的联合发展,将会极大地推进该项目的成功。

3、是实现文化强省产业强区域的重要名片

洞庭湖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水,其支流沅江、澧水、资江流经三市,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湖南省一个非常重要的山水区域文化名片。位于洞庭湖东西南岸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岳阳楼、城头山、三国古战场遗址位列其中。建设洞庭湖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圈,将使丰富多彩的洞庭湖区域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得到充分的演绎和展示,沿岸各市的经济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总之,环洞庭湖文化产业圈的建设有利于全面整合该区域现有的文化产业资源,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受益。

二、环洞庭湖文化产业圈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该区域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文化产业总值增长速度快,但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从统计数据来看,环洞庭湖三市文化产业规模增长速度都比较快,其中岳阳市2015年文化产业总收入为498.41亿元,增加值138.2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79%,同比增长10.47%,全省排名第四;2016年文化产业总收入521.32亿元,增加值148.72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0%,同比增长7.57%,居全省第4位,落后于长沙、株洲和郴州三市。2017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总值达260.66亿元,同比增长7.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4.90%;常德市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是81.27亿元,占GDP比重3.00%;同比增长18.29%2016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是119.00亿元,占GDP比重的4.03%,同比增长20.00%,全省排名第一。2017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总值预计占GDP比重的5.00%;益阳市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是58.48,占GDP比重4.32%,同比增长11.11%2016年文化产业总收入是204.41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是67.68亿元,占GDP比重的4.56%,比上年增长了15.73%,占GDP4.56%,全省排名第六位,2017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总收入达到112.9亿元,增加值是33.5亿元,占GDP比重目标定位是5%,同比增长26.4%。尽管增长速度较快,但目前环洞庭湖板块地区的文化产业规模总量小,整个文化产业基本还处于自发状态,项目缺失,没有叫得响的项目。根据2017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的统计,洞庭湖地区的绝对额为278.42亿元,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14.2,从增长速度来看,虽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9%,但在全省四大板块中仍然占据末位。整体水平低,排名还处于末位状态,其中岳阳市的产业规模低于全省1.1个百分点。

2、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缺乏整体规划,产业结构不合理

洞庭湖不仅具有丰富的淡水湿地资源,更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这里的湿地文化独树一帜,独享湿地植物的宝库,湘莲、芦苇、茅草等都衍生出了相应的文化,也是楚文化和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比较著名的有水稻文化、龙舟文化、傩神文化、高台干栏式和木雕工艺建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间活动有端午节的龙舟竟渡、渔鼓、三棒鼓、渔家开湖等。这里的名胜古迹无限丰富,如芭蕉旧石器遗址和香炉山旧石器遗址、澧县城头山遗址、春秋战国古墓群、东西汉墓群以及明代藩王墓、杨幺水寨、范蠡祠、屈子祠、明王寺遗址、三国古战场遗址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培育文化产业的基础,但是,要想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合理的文化项目进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要整体规划与科学布局。从洞庭湖地区的文化产业结构来看,目前情况是各自为政,壁垒森严,缺乏高屋建瓴,整体布局。结构上传统文化产业始终占重要地位,比如常德市的重点文化产业是金鹏印刷、演艺和广电传媒,其他三项是体育文化产业、动漫与文博才刚刚崛起;岳阳市的重点文化产业是君山文印、百盛文化服务,此外还有艺术培训、文庙历史文化、电影超市等,传统文化产业占整个文化产业总值的75%。其中传统文化制造作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了59.6%,文化用纸的制造占据了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而文化服务业、创意产业等高文化附加值的企业为数不多,收入占比低;益阳市也是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和印刷业占主导地位,其他如数字影视、数字广告、会展服务以及新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很弱。

3、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但缺少融资平台缺乏整合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率先确立文化的战略地位的基础上,环洞庭湖地区的岳阳、益阳、常德三市都相继打出了“工业强市、文化提质”的口号,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摆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文化名城建设领导小组、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高起点大手笔的引进了一批文化名城建设项目。常德市近3年来以“建机制、推项目、抓融合、树品牌”为举措,争取到了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828万元投入到12个项目中,着力打造桃花源古镇、柳叶湖欢乐水世界、城区穿紫河沿湖风光带、太阳山风景区等文化加旅游项目,而且每一个项目都着眼于文化元素植入,同时力争实现文化与旅游、科技、城建、金融等领域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以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培训、印刷出版、影视动漫、收藏会展、工艺美术品等为典型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和相关文化产业群。岳阳市政府按照“突出一个龙头,推进两翼联动、把握三个导向,挖掘四大品牌、壮大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将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文博会展、现代传媒、文化体育五大产业作为产业战略部署,基本形成了以汇泽影城为平台的电影超市产业,以文庙景区为平台的历史文化产业、以培训中心为平台的艺术培训产业、以百盛平台的文化服务产业、以君山印刷工业园为平台的文印产业,推动了楼岛湖文化、龙舟文化、红色休闲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等品牌。益阳市则构建了“一核二带三园四基地”的空间布局,文化产业也是多元发展。以景泰峰印业为代表印刷业、以湖南花鼓文化传播公司为代表的文化娱乐业、以安化茯砖茶千两茶为代表的黑茶文化产业、以小郁竹器制作工艺为代表的竹文化发行业以及以梓山湖和沅江水上运动和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为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等等。三市的文化产业项目可谓琳琅满目,多彩纷呈,但是最突出的硬伤就是没有建立独立的文化产业园区,各项产业缺乏整合势单力薄,没有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更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产业品牌和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和项目,致使整个洞庭湖地区发展后劲不足,远未形成迅猛发展的态势。

4、城市文化定位模糊,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

城市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它包括对区域、全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精神文化导向、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教育基地、文化娱乐体育系统等多种内容。虽然环洞庭湖地区三市同属楚文化及湖湘文化圈,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都会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特色,需要有不同的文化定位。目前三市在文旅投、城建投等工程项目的打造上都缺少对文化资源的提炼和文化品牌的塑造,缺少对城市主体性文化的整体规划和部署,没有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导致三个城市的文化主题不突出,文化形象不鲜明,尚未形成对内凝聚公众、形成合力,对外提升认知度、美誉度的强大文化软实力。

5、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不够,政策落地状况不理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战略任务,十九大再次强调要实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的目标。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门类,受到了全国各级政府重视。但是笔者认为环洞庭湖地区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三市都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管理方式不对。各地抓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不强,普遍存在着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权事分离工作难以开展、行政部门缺少实地调研和准确统计数据、管理目标不明思路不清、管理文化企业行政手段多市场手段少、管理限制多引导服务少的现象。

二是创新意识不强。行政部门存在着“四多四少”的问题,即两眼向上争项目寻求支持的多,内部创新机制求发展的少;按常规思路抓发展的多,适应新形势谋求新思路的少;抓传统产业发展多,促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少;文化企业发展“以文养文”、自我发展、自生自灭状态的多,宏观谋划、科学指导的少。同时,发展的开放度不够,与先进地区学习交流不够,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无论思想、政策、机制都还没来得及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是政策环境不优。中央和省制订的各项优惠政策都分散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导致企业享受到的政策优惠有限,创新创业动力不足。文化企业经营分散、各自为战,缺少系统、专业、有力的扶持,很难做大做强。政府投入少,扶持力度小。常德市委宣传部产业办握有产业资金7000万,但一般岳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名义上有1600万元,实际大都用于文化事业发展及其它关联性事务的投入,用于文化产业扶持引导的数量少;没有整合和制订系统的文化招商政策,文化项目引进难、留住难、发展难。

三、加快环洞庭湖文化产业圈建设的对策建议

构建环洞庭湖文化产业圈,加快推进该地区文化产业建设的速度,难在统筹,贵在行动。环洞庭地区要高度统一思想,加强区域合作,破解综治难题。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设性意见:

1、   制定规划,形成特色。

规划是行动的指南。虽然湖南省在2016年底出台了《“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但是该规划还没有解决如何在三板块上协同搭台的问题,过去我们的文化强省实施的结果就是诞生了长株潭地区文化产业圈一个独大的局面,现在迫切需要解决协同发展的问题,否则文化强省就是空话。环洞庭湖地区各市虽然也制定了本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但基本上都是依附于上面的文件,没有独创,更缺乏整体布局。首先,建议尽快成立以地方为主、区域统筹、省里监管的区域文化产业领导机构,采取联合行动,大力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出全面发展整体定位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详细规划并加大投入力度。既要以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展现三市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又要整合环湖资源、集群发展,展现洞庭湖的整体魅力。

其次,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环洞庭湖水陆交通、产业分布问题。建议设计修造环洞庭湖高速公路和马拉松跑道;拟定岳阳构建东洞庭湖汨罗屈子与岳阳楼历史文化产业和洞庭湖生态博物馆文化产业为特色,打造忧乐生态文化产业名城;常德构建西洞庭湖山水与抗战影视文化产业为特色,打造德文化名城;益阳拟定建设南洞庭湖湿地公园、工艺美术与体育文化为特色,打造湖乡竞技文化名城。

2、创新体制,统筹协调。

首先,要完善体制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环洞庭湖区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就必须创新管理体制,理顺权属关系。建议建立岳、益、常三市市长联席会议,定期进行协作磋商。切实发挥区域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着力解决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落地,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功能,形成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有效合力。同时要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区域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监督工作进展和发展进程,把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建立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监测体系,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评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

其次是强化政策保障。加快对接国家、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研究制订《促进洞庭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确定财政、税收、用地等一揽子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再次是强化服务保障。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障、金融支持服务保障、文化招商环境保障等。

第四是人才保障。切实发挥高校对文化产业科技引导、人才培养、项目规划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促进校社、校企协作;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攻关,建立资源共享、合作研发、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人才培养基地。注重发现和挖掘民间艺术人才,给予民间艺术人才以保护和支持。特别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实施“名师传艺”支持计划,建立传承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将文化产业人才纳入“洞庭湖人才”工程重点引进项目,拓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定期编制发布文化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加快引进一批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以及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优化人才孵化环境。为文化产业人才落户和项目孵化提供宽松的创业氛围和良好环境。鼓励产业园区、高校和企业建设综合型和专业型文化产业孵化器,打造文化产业产学研一体化试验区,加快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洞庭湖文化产业圈的最高境界和本质就是区域大联合。过去搞文化产业都是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比如三市每年的端午节都组织了龙舟赛事,缺少对屈子文化的整合;三市都有茶文化节,只是益阳以黑茶为标志、常德以绿茶为重点,岳阳以黄茶盛名;三市都有三国文化的遗址,但是却没有进行各点的联动与整合。

3、追加投资,引进项目。

建议要把上争国家投资、外引客商投资作为发展洞庭湖文化产业的重点,要逐年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比例,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要建立大型文化产业园,制订专门的文化招商引进优惠政策,让项目落地生根,助推本土文化企业上市,如岳阳临湘垂钓浮标项目、益阳沅江太阳岛游艇船舶制造项目、常德安乡体育器材加工企业等;要精心筛选、包装和推出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链长、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积极参加全国或国际文博会等大型国际活动,同时在地方组织各种综合和专业招商推介会进行招商,为文化产业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4、整合资源,创立品牌。

依托洞庭湖水资源,进行产业整合。要利用洞庭湖的水域创立特色文化产业品牌,要么三市轮回联合举办国际或者国省区域级的大规模的水上或者环湖体育赛事以及配套的文化艺术节,譬如岸上环湖汽车拉力赛、马拉松,水上帆船、龙舟等大型国际赛事,要么按照文化产业资源分布地点重点打造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空间。如岳阳市重点打造屈子文化产业(涵盖诗歌文化、端午龙舟、龙虾节、民俗等)、岳阳楼文化产业(三国文化、忧乐文化、岳州茶窑)和东洞庭文化产业(体育及文博项目);常德市重点打造桃花源文化旅游产业(演艺、石木雕刻、抗战名人、红茶)、柳叶湖水上体育文化产业;益阳市重点建设南洞庭湿地、工艺美术、国家级体育文化旅游太阳岛基地、非遗文化产业(花鼓戏演出、竹艺、黑茶)等。

 

 

分享到: